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一个国家要想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除了要解放思想,就必须不断地

题目描述

【题目】一个国家要想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除了要解放思想,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一次是汉武帝的……,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1) 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梁启超

(2)这场“变法”是指什么事件?为达到“人才之兴”、“学校之立”,清政府建立了一所新式学校,其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3)请写出这一变革中教育方面的措施。

材料四 ……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苏俄某时期的政策调整

(4)材料四中苏俄政策调整指的是实施什么政策?

材料五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5)材料五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就任总统的?

 

答案解析

(1)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3分)(2)戊戌变法  京师大学堂(3)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4)新经济政策(5)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 据材料一“一次是秦始皇的……,一次是汉武帝的……,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的“三次厄运”分别是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给中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2)根据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变法”是指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为达到“人才之兴”、“学校之立”,清政府建立了京师大学堂。(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革中教育方面的措施是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政策调整指的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管理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5)根据材料五的时间是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中罗斯福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下就任总统的,他上台以后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缓解了危机,给别的别国提供了借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