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8 18:33:2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

——《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三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清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2分)

答案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得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解答时注意“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主要是指地方上不再割据混战,秦朝实现统一。(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相关信息“即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来判断 唐太宗在突厥地区实行羁縻制度。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各少数民族,对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产生积极的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得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鉴于台湾的重要地理位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施有效统治,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该从统治者的阶级属性,以及根本目的解答。三位古代政治家本身就是属于统治阶层,当然其目的都是为维护统治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统一国家。(2分)(2)设置羁縻府州。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3分)(3)措施:决定在台湾设立统治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原因:台湾国防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东南沿海的安全与稳定。(3分)(4)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2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