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什么都不怕,就怕“熊孩子”过暑假。2018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什么都不怕,就怕“熊孩子”过暑假。2018年8月8日,浙江杭州市一名11岁的男孩因为没完成作业被爸爸批评,一气之下划了小区一整排车,其中还包括自己家的车。 民警责令男孩家长对男孩进行批评教育,而等待男孩家长的还有车主们厚厚的一沓车辆维修发票。
(1)“熊孩子”划车是什么违法行为?不做“熊孩子”,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材料二:在面馆吃牛肉面,吃出一根长头发,你会怎么做?当你跟店家理论,店家不予理会还叫你去告他时,你是会忍气吞声还是真的去起诉?相信不少人怕麻烦就这么算了,然而,浙江宁波有个小伙子较真了,他将面馆告上了法庭。经法院庭前调解,最终他获赔1016元。网友“海花”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的这次维权经历,迎来数千网友为他点赞。
(2)上述材料中的案件属于什么性质的案件 “一发赔千金”案是堂普法课。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 A、是民事违法行为。B、①要学习法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②要在合法的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③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做可能伤害自己及他人生命的危险游戏;④要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正确教导,自觉守法,依法自律等。(2)A、民事诉讼案件。B、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法不可违,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要学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根据题干描述,“熊孩子”的做法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第二问考查如何做守法的公民。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要学习法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在合法的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做可能伤害自己及他人生命的危险游戏;要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正确教导等方面来回答。(2)材料中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犯的案件涉及经济纠纷,属于民事诉讼案件。依据题意,启示可从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以及学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角度分析。
相关试题
下列哪些是对“信息”这个概念的定义和描述()
6501新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选择和苏
【判断题】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特殊
关于母乳喂养以下哪项不正确()。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使农产品获得历史附加值,
(判断题)个人信用贷款和其他产品相比,贷款的
(配伍题)霍乱发病主要由哪项引起()流脑发病
商业是古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在钻孔灌注桩钻孔过程中,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
251. 当砌筑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不能满足设
投入原料102t,生产成品98t,生产中轧废
直流电动机因电刷牌号不相符导致电刷下火花过大
贝塔能够从语法层面分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包括( )。A商品交换实行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成立于哪一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
下列哪项不是衡量数据压缩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
请解释一下下面的名词: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