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性内容,解读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是我们学

题目描述

【题目】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性内容,解读和运用史料解决问题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客观史实来源于史料。据材料甲概括我国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政策在新中国初期的表现。

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郭大钧、耿向东《中国当代史》

(2)识读史料要提取有效信息。据材料乙,归纳美国调整同中国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关系出现的变化。

乙:美国政府在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已日益破产的情况下,……为了对付它面临的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也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的国际形象,需要调整同中国的关系。而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又为实现这个目的提供了机遇。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在解读中要体会实证精神。据材料丙,概括中美关系出现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

丙:特朗普政府的官方文献公开将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竟争对手”“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已对全球与地区秩序、美国国家利益与价值观形成全面挑战。……中美关系正处于决定未来的十字路口。

——摘编自张沱生《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

 

答案解析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2)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的国际形象,。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3)由合作变为了对抗。国家实力、国际形势、领导人的素质。

(1)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原则,成为了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2)根据材料“为了对付它面临的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也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的国际形象”可知,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同中国的关系。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的国际形象,主动调整同中国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3)根据材料“公开将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竟争对手”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已对全球与地区秩序、美国国家利益与价值观形成全面挑战”可知,中美关系出现的新的变化是由合作变为了对抗。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国家实力、国际形势、领导人的素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