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和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和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热播历史剧《芈月传》中有一幕,秦国的四方馆里为治国理政热闹异常。

一人文绉绉的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应该儒家治国”。

另一人情绪激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更适合秦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归纳儒家、法家的治国主张并列举其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民勇于公战”跟变法中哪一条款有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这一历史事件对秦国有何影响?

答案解析

(1)①百家争鸣②儒家:以德治国(为政以德)——孔子或孟子法家:以法治国(法治)——韩非子(2)①商鞅变法②奖励军功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孟子提出的主张是实行“仁政”,反对不义战争。法家韩非提出的主张是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依据材料二“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变法法令中“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的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