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之前,选官主要凭借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1)为了克服材料一中的弊端,隋朝统治者创立了怎样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在哪位皇帝时期正式确立?

材料二:宋朝时期,统治者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

(2)材料二中,宋朝时期,这一选官制度得到“改革和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图中的举子参加考试时,解答题目的文体格式是什么?这种规定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自隋朝以来,这种选官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科举制   隋炀帝时期(2)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同时提高进士的地位(3)八股文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人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读书人的创新能力,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4)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意思相近即可

(1)材料一中“选官主要凭借家世背景”即选官主要看门第,这种方式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为了克服这一弊端,隋朝统治者创立了科举制度,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至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2)根据材料二“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度”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改革和发展”的表现是,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扩大了科举名额,提高了及第者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实行“糊名”法,严防作弊;坚持选拔人才与严法、尚法并行;主张废除明经科,专注于进士科;注重选拔使用人才,不再考诗词,改为经义。(3)根据“明朝举子看榜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举子参加考试时,解答题目的文体格式是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第二小问写出明朝八股文的消极影响即可,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人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读书人的创新能力,阻碍了文化的发展)等。(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隋朝以来,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变化,统治者对科举制度的调整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