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59:32

关于国家治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君权提出各自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关于国家治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君权提出各自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孟子为此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实现其治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

答案解析

(1)关键因素:依据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是民心的得失。主张:结合所学从孟子的思想主张施仁政以及实行民贵君轻回答。(2)思想:依据材料二“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可知是君权神授。要求:依据材料二“君命顺,则民有顺命”“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可知百姓服从君主统治以及天子服从天命。(3)关键:依据材料三“正君心是大本”可知是正君心。途径:依据所学从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回答。(4)共同认识:依据材料的“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正君心”等信息可知是限制君权。

(1)关键因素:民心的得失。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2)思想:君权神授。要求:百姓服从君主统治;天子服从天命。(3)关键:正君心。途径:存天理,灭人欲。(4)共同认识:限制君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