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百家争鸣)

题目描述

【题目】(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急于寻找办法,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评论,于是在思想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

——《墨子》

材料四: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韩非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老子的政治主张。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分别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3)谈一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原因?

答案解析

(1)无为而治;为政以德(2)墨家;法家(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1)依据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由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为政以德”。(2)依据材料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可知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结合课本所学,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依据材料四“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可知反映的是法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法家主张君主治理国家要靠法令,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