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0:43:23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

公元1年1500年1800年图例:了解的范围未了解的范围

请回答:

(1)读上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三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3)材料三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点?

材料四“严格意义上的的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间,第一个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个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摘自陈宝森《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材料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差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5)材料五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材料六“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而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6)根据材料四和五评价材料六的观点。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范围不断扩大;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的发展趋势是各地之间联系不断加强。(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3)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等信息分析得出。(4)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第一个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个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5)从表格信息反映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6)材料六认为全球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而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联系所学可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可以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及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来回答。

(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2)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3)结成政治经济联盟(或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货币。(4)科技发展;通讯手段进步;两极格局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确立。(5)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6)观点片面。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点出理由才给分,单纯判断不给分。)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