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说明了严肃法令,遵守法律。““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说明了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和“并赐绢帛”说明了第三点答案。(2)首先要从政治清明、社会矛盾的缓和、巩固封建统治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积极评价。然后,还要回答出它的局限制。因为官僚制度本质上服务于封建帝王,它能否有效监督皇帝也取决于皇帝个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
(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2)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相关试题
136“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
4165 以下哪个不是非法集资()A、承诺高
[单选] 根据《宪法》和《物权法》,下列自然
(单选题)支配舌体运动的是()。
下列行为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有(
休息室之于()相当于阅览室之于()A:图画;
2012年6月,“()&qu
某超市销售的A产品的供货成本是50元,市场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频率最高的地区是哪里?()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在哪个地区可以见到()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可见()
下列关于非洲气候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的知觉是生来就有的。
1Cr18Ni9Ti是GB150推荐使用的钢
氧气转炉炼钢过程钢液中Si的氧化主要在吹炼后
380V市电指的是交流电的()值。
揭开“怪洞之谜”所用的思维方法是下面哪一种?
一个质点沿x轴作简谐运动,振动范围的中心点为
「ざっし」的汉字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