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1:25:25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

题目描述

【题目】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黄宗羲的思想,依据材料二可知是史论,先把握材料二的史论要旨;“不脱需家思想理路”即继承儒家思想的内容,“新见”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概括材料一中的内容,按着两方面回答。(2)材料二从两方面辩证的看待黄宗羲思想的,同样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阶级本质。

(1)不脱: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