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
题目描述
【题目】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黄宗羲的思想,依据材料二可知是史论,先把握材料二的史论要旨;“不脱需家思想理路”即继承儒家思想的内容,“新见”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概括材料一中的内容,按着两方面回答。(2)材料二从两方面辩证的看待黄宗羲思想的,同样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阶级本质。
(1)不脱: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银行保险定义的陈述中,正
【多选】使用当前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的折现率应
14.一家设置在中亚地区的中国企业,在考虑特
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
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
【简答题】 企业更名后,能否直接使用原产品生
电话系统交换设备的直流电源线应测试正负线对地
不单独核停工损失的企业中,停工损失直接反映在
某企业将战略决策范围由少数高层领导扩大到企业
建筑物竖直位移的观测方法:通常采用()观测法
锁相环由压控振荡器、()和()组成。
止口圆角
男性,52岁,北京人,8月来诊。发热两周,伴
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用的药是()
铁路职工调动工作,其配偶属非使用乘车证范围的
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为800Ω~2000Ω不等
下列果树中是异源多倍提的有()。
由于反应器入口积垢导致压力降增大,需要撇头卸
影响运输线路布局的要素之一为()。
在图16-3中的干涉装置中,相邻的干涉条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