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图释改革】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狐
陆
贺楼
楼
【探究改革】材料一: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1)如图中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2)表格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3)请你写出“秦国新法”的具体内容。(任写出2点)(4)结合材料二,请你归纳图二的这场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5)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解析
(1)商鞅;秦孝公。(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穿汉服;迁都洛阳;结汉亲等。(3)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4)促进北方民族交融。(5)改革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1)【图释改革中的图是商鞅舌战旧群臣图,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因此图中A处的人物是商鞅,B处的人物是秦孝公。(2)【图释改革中的表格是《鲜卑姓改为汉姓》,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除了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以外,还有说汉语,穿汉服,迁都洛阳,结汉亲等。(3)由材料“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4)由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可知材料二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5)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所以答案是:(1)商鞅;秦孝公。(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穿汉服;迁都洛阳;结汉亲等。(3)确立县制;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4)促进北方民族交融。(5)改革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考点精析利用大变革的时代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的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相关试题
2038 “三饷”加派5425
【单选题】 肠瘘病人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多选] 以下景区中,属于岩溶山水的是(
(单选题)按照《华夏银行营销作业模板》的日常
(判断题) 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当相线
“中国梦”也是“美丽都市梦”。天堂杭州好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
【填空题】 起重用钢丝绳常采用含【】、【】低
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中国代表团
竞争性原则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
扭伤后局部不能(),以防加重损伤。
到货物资数量不符时,属于供货单位责任有哪些?
保证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合法适当,是从源头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
哪一个不是造成裂片和顶裂的原因( )
我国举办企业年金计划的意义不包括()。
理解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应当掌握以下()基本要
中国大学MOOC:一个特定产业的市场容量较大
女性比较喜欢结伴出行是由于
荷叶效应是由德国波恩大学的Wilhelm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