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党和政府编制的发展规划叫什么?

材料三  人们通常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浓缩为“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

(3)材料三中,“一化”和“三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哪一政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改”在政治上有何影响?

材料四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多程度上失去了活力。1984年10月,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4)材料四中,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的原因有哪些?为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2)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3)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1)根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2)根据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并结合多谢知识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工业化。为实行工业化,1953年,中共中央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根据材料三“人们通常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浓缩为“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可知,“一化”和“三改”之间的联系是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根据材料四“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多程度上失去了活力。1984年10月,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可知,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的原因包括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严重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