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二 

(1)从材料一的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可以看出人类居住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指出材料二中这两种房屋所代表的原始居民。

(时空观念)

(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请写出该年代尺中③处发生的战役名称。

(3)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状况?

(史料实证)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4)材料中的“商君”是谁?请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概括“商君”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家国情怀)

材料四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参

(5)材料四中的“李太守”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在这里将他们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们在水利工程方面的贡献,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

(1)由穴居到盖房定居;图一:半坡原始居民;图二:河姆渡原始居民。(2)牧野之战(3)战国(4)商鞅;秦无敌于天下(5)李冰;修建都江堰;敢于创新,不畏困难等。

(1)根据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可以看出,远古居民居住在山洞内,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远古居民由穴居到盖房定居.依据图一判断是半地穴式房屋,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依据图二判断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南方潮湿炎热,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2)根据“公元前104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3)由材料图中的“秦、赵、燕、韩、魏、齐、楚”可知,材料中的地图是战国形势示意图。(4)根据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中的“商君”是商鞅。根据“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可知,“商君”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是秦无敌于天下。(5)根据材料四“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李太守”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第三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敢于创新,不畏困难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