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答案
题目描述
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宋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_______________。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不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诵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
古籍数字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古籍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完成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得到官方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A 解析 [搜题无忧参考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本题信息来自于第二段第七句。第二步:分析题干第二段第七句提到“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一是读书人育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说明苏轼认为书籍容易得到,读书人反而不读书不被背诵了,这与A项说到的“皆束书不观”是一致的,所以选A。第三步:分析选项B选项:本项意思是说人们广泛持有印刷有错的书籍,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就极难改正书中的错误,这是叶梦得的观点,所以B错。C选项:本项是叶梦得的观点即是文中第二段提到的“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所以C错。D选项:本项旨在说明纸的质量良好且便宜,与题干无关,所以D错。故本题选A。【2015-北京-048】
相关试题
【填空题】 【】提倡客观地观察认识生活,按照
关于明挖扩大基础施工中,基坑施工过程注意要点
[多选] 4.下列关于工商企业外币交易会计处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
(单选题)调查人员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人
(单选题)患儿女,2岁,因发热、咳嗽2天,加
一位语文老师讲授小说单元时,投影了金陵十二钗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
()属于周期型行业。A房地产B生物技术C耐用
对于福克斯的中控门锁,当遥控器电池有故障时,
将金属板构件的表面或局部按它的实际形状和大小
对志愿者的激励要坚持精神与物质鼓励并举,并突
悬吊式顶棚的顶棚龙骨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3年6
车站班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装卸车计划
关于局限性迷路炎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估价时点原则优先于其他估价原则。()
区分度指数,试题的区分能力就越强,一般认为,
从传输途径上控制是电磁污染防治基本方法之一,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的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