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忐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邦。”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荀巨伯:人名

【1】给文中划线句用“/ ”标出断句。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吾 身 代 友 人 命。

【2】下列每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伯牙乃舍琴而叹/去后乃至

B.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花之君子者也

C. 乃援琴而鼓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 宁以吾身代友人命/拧可以急相弃也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钟子期辄穷其趣(_______)

(2)卒逢暴雨(________)

(3)遂班军而还(_______)

(4)友人语巨伯曰(_______)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5】甲乙两文都是写_________,甲文侧重写_______,乙文侧重表现 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译为: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2试题分析:B项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之意。A前者“于是”,后者“才”。C前者表顺接,后者表转折。D前者“用”,后者“因为”。【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穷”:穷尽。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遂”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念”“得”“败”“岂”“行”等字词的翻译。【5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乙两文都是写友情,甲文侧重写知己之情;而乙文侧重表现朋友间之义气。有一定的差别。(一)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二)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 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