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答案解析
(1)由材料一中“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这一信息可知其目的是: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由材料二可归纳概括出其目的是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相关知识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历史背景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护生产正常进行。(6分)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4分)(2)历史背景同;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相关试题
8488智慧养老若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将风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
[单选]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信息中介
(单选题)对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招标人或者
作为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难免遇到很多困难,应
66.男患,60岁,支扩病史20年。突然咯血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主要体现在()答
1226、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
下面表格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
民间有吃立夏饭的习俗,用五种颜色的豆类与米同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 )A.建
【简答题】 列举ASP中的几个常用内建对象。
二元坐标法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A列出联想
造成高频振荡器频率不稳的原因有哪些?
清《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
氧通常是()、()的气体。
改变旅游者态度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述“美国模式”的征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