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证
2025-03-17 20:19:20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

题目描述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黄斑岩脉穿插。围岩以Ⅳ-Ⅴ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 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2)为满足防尘要求,项目部采取了“ 湿式凿岩标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 。

       问题

      1.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

      2.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

      3.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改正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错误做法。

      5.第(2)条措施中,隧道防尘措施不完整,请补充。

答案解析

1.(1)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不正确。

(2)Ⅱ-Ⅲ类围岩应采用预裂爆破,Ⅳ-Ⅴ类围岩应采用光面爆破。

2.(1)隧道钻爆方法有: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2)预裂爆破首先起爆的是周边眼,光面爆破首先起爆的是掏槽眼。

3.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是: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紧封闭。

4.(1)“ 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错误,应改为:掘迸前首先做好洞口工程。

(2)“ 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错误,应改为: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5.隧道防尘措施中,机械通风正常化;喷雾洒水正规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