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06:59:59

【题目材料一

题目描述

【题目】【题目】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2)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据材料二,能否说材料一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为什么?

(3)有人认为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所逼出来的,“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其含义分别是什么?其地位如何?

答案解析

第(1)问,“特点”由材料一“把危机比喻为章鱼”“货币当玩具”、“大批无家可归的失业者”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得出:危机波及范围广;由金融危机开始,影响了所有经济部门;后果空前严重等。第(2)问,“原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实行了罗斯福新政。材料二的信息不能说材料一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原因”从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彻底解决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角度回答。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看不见的手”指的是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市场经济潜在的(看不见的)规则和机制,即自由放任主义。“看得见的手”指的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即凯恩斯主义。“地位”,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看不见的手”在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中居主流地位;“看得见的手”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中居主流地位。

(1)危机波及范围广;由金融危机开始,影响了所有经济部门;后果空前严重。(2)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不能。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彻底解决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3)“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市场经济潜在的(看不见的)规则和机制,即自由放任主义。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中居主流地位。“看得见的手”:政府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即凯恩斯主义。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中居主流地位。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