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的治国理政也涉及权力的分配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古代社会的治国理政也涉及权力的分配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皇明祖训》
材料二 中国古代从周公的“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三 我所说的五权并重并非我杜撰的,就是将三权再分弹劾及考试两权……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些御史都耿直得很,风骨凛然。
——孙中山建立民国时言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代哪位政治家的话?这段材料中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该材料中“彼此颉颃”的理解。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唐朝中央权力机构的设置说明古代中国分权的特点和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弹劾官(权)的心态与目的。
答案解析
(1)政治家:根据材料“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可知,这一政治家是明太祖;省略号部分:根据明朝的中央官制可知,废丞相之后,权分六部,因此省略号部分是六部。理解:根据材料“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可知,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抗衡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上,因此这种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抗衡实质上都是在君主掌控之下,体现了君主专制政治特点。(2)特点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其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三省分别职掌不同行政环节,这样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从三省的地位来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样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3)孙中山心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此番言论的目的在于借古喻今,以中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民主之虚行近代民主政治之实。目的:根据材料“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主张设立弹劾官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体制,防止专制制度复辟
(1)政治家:明太祖;省略号部分:六部。理解:这种相互抗衡是表面的,实质上都是在君主掌控之下,体现了君主专制政治特点。(2)特点和作用: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3)孙中山心态:借古喻今,以中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民主之虚行近代民主政治之实。目的: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体制,防止专制制度复辟
相关试题
(多选题)各国给予外国旅游者的待遇一般有以下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破坏门锁开门的方法。
(多选题)常见的铁水脱硫方法有()。
(单选题)()最初来源于民法领域,其核心要义
【标准答案】“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
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
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制宪
1945年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上演了第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东发表演讲时说:
世界上最大的海湾是()-答案
1921年苏俄依据国家经济形势,大胆地实施了
131. 对无安全措施和未经安全交底的作业项
特别提款权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国,每
改革开放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经济实力、科技实
对于没有燃油回流管路的燃油系统是如何进行燃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发包人
甲板灭火,首先应停止输油,关闭油阀使溢油停止
超声波从液体倾斜入射到固体,当入射角小于第一
行驶时司机必须注意瞭望,要按信号指令行车,(
幼儿园班级中的卫生保健工作主要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