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新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题目描述

【题目】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新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所以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东汉时期,他在总结这项发明经验的基拙上,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做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成本,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三: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我们认为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

——恩格斯

“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比尔盖茨

请回答:

(1)试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举出明代在医学和工艺百科领域内的实用性著作各1部。

(2)材料二中他是谁?据材料说明他使该技术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结束了“地理上相对隔绝”局面的事件是什么?列举1例证明宋代“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4)材料四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5)依据材料五,试举例证明“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这一结论。哪项科技成果使比尔盖茨的设想成为现实?

答案解析

(1)实用性强,不重视理论研究;发展空间狭小,动力不足。《本草纲目》、《天工开物》(2)蔡伦 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3)新航路的开辟 活字印刷术(4)蒸汽时代(5)电灯、创立了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互联网技术

(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所以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实用性强,不重视理论研究;发展空间狭小,动力不足。明代在医学和工艺百科领域内的实用性著作分别有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据材料三“东汉时期,……在总结这项发明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做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成本,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说的是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使之得以普及。(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的局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宋代“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有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4)根据材料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极大地推动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创立了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从而证明了爱迪生是电的应用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 “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可知,比尔•盖茨的设想依据的主要是互联网技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深刻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