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居安思危

题目描述

【题目】居安思危

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徵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段________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___________的大道理。

【2】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傥遽自放纵    (______)         

(2)今中国幸安(______)

(3)四夷俱服     (______)         

(4)唯惧不终 (______)

(5)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中心的把握。一问,文章写来“上谓侍臣”和“魏徵”的两个人的对话。深刻揭示了一个如何安邦治国的大道理,也就是标题的“居安思危”。要理解好“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这句话,做到这一点才能安邦治国。【2试题分析:考查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此题都是同音通假如“傥”与“倘”。平时注意积累。【3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夷”:少数民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遽”,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4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上”“愈”“宜”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译文:唐太宗对左右近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然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倘若马上就自我放纵,(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谨慎,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徵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而安宁,我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只是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高兴。”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