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救亡图存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物,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七按语

材料二: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

                                           ——张謇《张季子九录》

材料三: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有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他进行的“变”指的是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教材指出张謇选择的救国道路是什么?他和康有为救国的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请分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最终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教材指出“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指什么?

(4)从上述材料和分析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实业救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救亡图存”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要根据国情来探索自己的道路;变法和革命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推动社会的进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大灵魂等。(回答出一条即可)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物,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康有为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评价。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开厂设矿,进行经济掠夺。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状元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故张謇和康有为救国的目的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和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主要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3)依据材料信息“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有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走相反的道路”的实践是毛泽东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开放性题目,“救亡图存”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要根据国情来探索自己的道路;变法和革命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推动社会的进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大灵魂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