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01:40:29

天津市某中学高一(1)班学生围绕“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成立探究

题目描述

【题目】天津市某中学高一(1)班学生围绕“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成立探究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阅资料等途径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

 

1995年

1999年

2001年

2006年

2010年第三季度

失业人数

(单位:万人)

520

590

681

847

823

失业率

2.9%

3.1%

3.6%

4.1%

4%

 

信息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单位:亿人)

从事农业

的劳动力

乡镇企业

工作人员

进城务工

人员

40岁以下农村剩余劳动力

(绝对数量)

3.07

1.28

0.8

0.5212

 

注:目前,我国的人口总量达13亿之多,劳动年龄人口8亿左右。

如果你是该探究小组成员,请你综合上述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1)信息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2)如何解决信息一、二共同反映的问题?

答案解析

本题以天津市某中学高一(1)班学生围绕“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成立探究学习小组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劳动和就业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设问指向信息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里?本题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表间找关系,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表及注释看出,信息一、二共同说明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2)本题设问指向如何解决信息一、二共同反映的问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国家角度,根本上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整体就业状况;把扩大就业放在重要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个人角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提高自身的素质)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1)问题:共同说明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2)国家:根本上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整体就业状况;把扩大就业放在重要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比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就业再培训、完善就业市场,发布就业信息、健全法律法规等)个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提高自身的素质)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