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8:56:52

材料一 我国每年有20多亿吨的生活垃圾需要清运,需要消耗大量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我国每年有20多亿吨的生活垃圾需要清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过去人们单纯地认为,“集中填埋是处理垃圾的最佳方式”。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极少部分垃圾才需要填埋,垃圾分类处理可以让大部分垃圾变为再生资源,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取得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效益。

材料二 一直以来,我国在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然而从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进展缓慢。调查显示,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滞后、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是成为造成此项工作推进困难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说明发达国家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

(2)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答案解析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认识论和唯物论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设问一要求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说明发达国家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是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这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实践的发展。设问二要求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考查唯物论的方法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 ① 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②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实践的发展。(2) ① 从当前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②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既要反对急于求成,又要反对安于现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