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甲)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

题目描述

【题目】(甲)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今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乡为私利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将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降服。⑤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 :‘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君,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项羽乡_________为私利妒贤嫉能      (2)将________百万之军

(3)此其所以为________我擒也           (4)王者何贵________

【2】翻译句子。

(1)此三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2)民怨其君,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治国的道理,两文强调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乡”:同“向”,先前,从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所以”:……的原因。“怨”:怨恨。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判断句的翻译;“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甲文可从强调重视人才的重要性的角度作答;乙文可从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的角度作答。答此题之前要充分把握内容,归纳出原文的中心。译文:   【甲汉高祖刘邦说:“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说:“您现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所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先前为了私利却妒贤嫉能,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却不信用,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乙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于是)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莽莽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诗》中说“做人如果不善良,一个地方的人都会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