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5-30 10:21:57

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

题目描述

题目

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及漫长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
B:公众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
C:土壤污染危害的发现为何具有滞后性
D:土壤污染治理应舍得投入时间和财力

答案解析

文段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构,首句指出空气、水、土地是人类生存三大必需条件,接着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然而”引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即“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后面则具体阐述了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故文段的重点应该落在针对问题所提出的正确对策上。B项“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应”字为对策表述词,其为针对文段问题所提出的正确对策,故B项当选。 A项,非文段重点,文段的重点在于针对公众对土壤污染不够重视所提出的对策上,故排除A项。
C项,表述错误,文段阐述的是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薄弱的原因,而非土壤污染危害发现具有滞后性的原因,故排除C项。
D项,表述错误,从“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即便“投入时间和财力”也很难恢复土壤污染,所以D项是无效对策,故排除D项。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参考题源:《落实“土十条”,尤需未雨绸缪》】

答案:B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