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
材料二
“……使皆由中国自辟商埠,则此疆彼界虽欲尺寸侵越而不能。今通商之地日益多,占地之谋日益甚,非自辟华市以清其限制,则官司隔膜无可稽查……大兴商埠,则商贾通而民不为病,厘捐撤而国不患民贫。”
﹣﹣维新志士陈炽《大兴商埠说》
材料三
1898年4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著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通商开埠”认识的变化轨迹。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国人主张“自开商埠”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概括维新志士与清廷主张“自开商埠”的相同意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其与“条约口岸”本质上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发展历程。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烟台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国人从认为开埠对中国危害很大到开埠“利弊参半”,甚至“利多弊少”。(2)国人对开埠通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历程:从反对开埠到主张“自开商埠”。主要原因有:被迫开埠通商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受欧日因通商而强国的启发;有识之士御敌自强的愿望等等。(3)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材料二维新派认为:“使皆由中国自辟商埠,则此疆彼界虽欲尺寸侵越而不能……大兴商埠,则商贾通而民不为病,厘捐撤而国不患民贫。”材料三中清廷认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4)综合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发展历程是从个人主张到政府决策;从初步设立到逐步推广。
(1)变化轨迹:从认为开埠对中国危害很大到开埠“利弊参半”,甚至“利多弊少”.(2)原因:被迫开埠通商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受欧日因通商而强国的启发;有识之士御敌自强的愿望.(3)意图:发展经济;抵御侵略(维护主权).不同:主权不同.(4)从个人主张到政府决策;从初步设立到逐步推广.
相关试题
【简答题】 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
[单选] 你把一瓶家乡老酒放在办公室。一次,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特种行业管理的
在进行脚部练习过程中,全身都需要用力,不得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哪些报
思想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取得成绩时,朋友和你一起享受阳光的温暖;遇到
基准线测量原理是利用经纬仪和( ),根据两
2009-2014年,移动电话用户数与上年相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两层至三层,该地的
传统宴会中的二汤起源于()代。
()是在设计问题时不设计供受访者选择的答案,
紧紧围绕()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上禁止停留机车车辆,正线上不
KTA19-G2型柴油机的()是用来报警显示
导线连接后接头与绝缘层的距离越小越好。(
以下严禁装药爆破的情况是( )
2019年1月23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
无领导小组面试在陈述观点环节,面试者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