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35:36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

题目描述

【题目】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3个鲜卑姓改的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步六孤

贺赖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2)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案解析

(1) “A城”,依据材料一信息“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可知,是洛阳。“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冲破守旧阻力的角度分析。(2)“措施”,依据材料二信息“3个鲜卑姓改的汉姓”“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得出:改汉姓、学汉语。(3)“效果”,根据材料三信息“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得出:北方地区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依据所学知识从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社会进步的角度补充。

(1)A城:洛阳。 原因:冲破守旧阻力(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2)措施:改汉姓;学汉语。 (3)效果: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或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大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