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
题目描述
【题目】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3个鲜卑姓改的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2)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案解析
(1) “A城”,依据材料一信息“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可知,是洛阳。“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冲破守旧阻力的角度分析。(2)“措施”,依据材料二信息“3个鲜卑姓改的汉姓”“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得出:改汉姓、学汉语。(3)“效果”,根据材料三信息“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得出:北方地区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依据所学知识从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社会进步的角度补充。
(1)A城:洛阳。 原因:冲破守旧阻力(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2)措施:改汉姓;学汉语。 (3)效果: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或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大发展。
相关试题
【名词解析】 服装画(学历考试,高等教育自学
某施工项目的土方工程预计会出现的流沙现象,请
对胎儿进行防电磁保护,使他们能免受这些不良因
[单选] 《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建成数百个公共自行车站点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历经6年,集结了中船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
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
名医( )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
有权对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监管的机构
下列人员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布洛克赫斯特先生惩罚简爱继续站在房间中央,不
建筑光气候分区分为几类?北京地区为几类光气候
《中国药典》规定测定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用()
煤矿企业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哪些防
女性,12岁,右上颌单尖牙区肿胀半年,X线见
与连接板焊接处的锚固筋直角的弯曲应采用()工
旅游事故的突发性特点,是指这种事故通常()。
硝酸被还原的程度,是根据硝酸的浓度和金属活泼
咳黄绿色或翠绿色痰者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