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46:53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

题目描述

【题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的实质是什么?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内战结束后引起危机回答;第三小问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33年3月4日”可知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罗斯福新政回答;第三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特点以及开创新模式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角度回答。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生产关系的调整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要遵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以及适应国情等角度回答。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危机;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2)原因:1929年的经济危机;行动:实施新政。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3)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各自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启示:经济模式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遵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适应国情。(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