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

题目描述

【题目】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贸易构想,旨在促进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还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2)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蕃国……大小三十余,涉沧凕十万余里。

(3)材料反映的什么事件?并说明这一事件的目的。

材料四:清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屑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5)综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答案解析

(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日本派遣唐使(2)市舶司(3)郑和下西洋;目的: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4)闭关锁国;后果:使中国落伍于世界。(5)借鉴: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他人先进技术,反对闭关锁国。

(1)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中外交流的事例有: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日本派遣唐使。(2)根据所学知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根据材料“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蕃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上前所未有;根据所学知识,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4)根据材料“清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屑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统治者又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伍于世界。(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我们应该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他人先进技术,反对闭关锁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