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 土地房产证 图2 农民参加合作社 图3 手工业者报名入社 图4 肥猪赛大象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三: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期)“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材料四: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 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材料一中,图1是1951年3月山东蓬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材料二图2图3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请结合图4与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4)材料三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名称是什么?(5)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哪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6)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3)1957年到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经济建设)(6)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题文信息提示:图1是1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任。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题文信息提示:图2图3共同反映的运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3)题文信息提示: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图4 肥猪赛大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内部与外部、自然与人为的多种因素中,内部的、人为的“左”倾错误是造成1957年到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要求即可回答:1957年到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题文信息提示:凤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创立,后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题文信息提示:1978年召开的重要会议。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经济建设)。(6)我们得到的启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要适合中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根据要求即可回答: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