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丝绸之路起、止点的名称。并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的丝绸之路有何联系?

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正音”,“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请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案解析

(1)张骞通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2)长安;大秦(欧洲);联系: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张骞通西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为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长安;大秦(欧洲)。第二小问: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联系是: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3)第一小问:依据题干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当加降黜”。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今欲断诸北语……当加降黜。”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