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建设方面的举措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建设方面的举措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教材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础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中“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说明农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一张报纸,根据图片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决议”的认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包”字的理解。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了农村的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5)从上述有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等等。农业合作化道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等等。(3)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4)理解: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变化:由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5)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等。

(1)根据材料一中“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2)根据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础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是因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等等。这条“路”是指农业合作化道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等。(3)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立人民公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4)根据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因此“包”字的理解是包干到户,自负盈亏。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了农村的经营方式的变化,是由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