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16世纪英国歌谣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

题目描述

【题目】16世纪英国歌谣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拣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歌谣反映的是

A.殖民掠夺的残酷 B.庄园经济的衰落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租地农场的出现

答案解析

C

据“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拣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及所学知识可知,歌谣反映的是手工工场的发展。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C符合题意;ABD项题干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