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第2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题目描述
长远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化立国,礼治即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文化的精神。儒释道、诸子百家文化数千年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血脉,影响了各个朝代的主流思想。“仁义礼智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很深。众所周知的如《论语》《大学》等成为数百年来包括帝王在内的治国理政者们的必读书,历史上国家治理者推行“敬天法祖”“以孝治天下”等理念和做法,都是礼治的表现。
中国历史的主流,与其说是人治,不如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影响下的帝王及士大夫们在治理国家。虽然经历许多次改朝换代,期间也有一些_______________的帝王,但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_______________。
在礼治之下,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治,有法制体系以规范社会治理的各方面。比如有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员廉洁奉公,有官员选拔制度以保证任人唯贤,等等。就监察制度来说,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严格详细的规定。对皇帝本身,也不是没有约束制度。比如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虽然最高命令是皇帝诏书,但诏书由中书省拟撰,后经门下省复审。门下省如果认为不妥,可以“封驳”,也就是把皇帝命令挡回去。“封驳”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封驳”的例子屡见不鲜,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明朝来华多年的传教士利玛窦也注意到,“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对法治的推崇,屡见于古代经典。比如《管子》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荀子认为“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期,整个社会能按照一定规则和制度来进行治理,并实现较长时间的良性运转,至少应说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法治特色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认为“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连《历史的终结》一书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发明了好政府”。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比如历史上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经验就值得借鉴。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
答案解析
[搜题无忧参考解析 本题为选词填空题。定位到第二段划线处,第一个空根据转折关联词“但”可知第一个空要填入一个消极倾向性的词,排除D项。第二个空,与“体现”形成动宾搭配,“遵循”为动词不能做宾语,排除B项。最后A与C进行比较,“推崇”即尊崇,推重崇敬,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尊崇”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尊重和推崇,乃至于崇拜。根据文段搭配的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A“尊崇”更为合适。故本题选A。【2016-北京-062】
参考答案:A
相关试题
396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
我国将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向学生和家
(多选题)影响企业薪酬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文化部近期启动“净网行动”,公布了一批网络音
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伟大事业需要文明滋养;
1971年底,一位拉丁美洲外交官描述道:中国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
我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要用政府
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一个健康、文明的
汛期旅游避开山洪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立裁波浪裙片时,()剪切面料至第一个波浪的位
下列哪个端口号不能被SCTP占用().
. 湿蒸汽的状态由______决定。
快递包裹最大限重为()。
连锁店根据应收帐款的帐龄情况计提坏账准备,其
我国宫廷插花“九锡”出现在()。
应用电动吸引器为患者洗胃时,须注意洗胃液温度
甲旅行社通过E-mail委托乙旅行社接待一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