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材料四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唐(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4)材料四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标准的演变.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可判断出“寡人”指的是秦始皇。并结合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回答其创建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这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并结合秦朝郡县制的影响相关所学内容从对当时秦朝统治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其作用。(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及以上问题的回答可得出的矛盾有君相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依据材料中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关所学内容可知这体现了君权不断强化的趋势。(4)依据材料“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知这反映了汉代的察举制;依据材料“曹魏黄初元年……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可知这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据材料“唐(卢商)早孤……举进士、拔萃,皆中”可知这体现的是唐朝实行的科举制。依据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特点相关所学知识概括可知其体现出的选官标准的变化。
(1)秦始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2)信息: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矛盾:君相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4)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演变趋势:由以德才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相关试题
544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关于人类社会救济类型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奥运会项目“冬季两项”起源于挪威,是由和两种
海洋生物在生理上与月球运转或潮汐周期有关系也
朱明在QQ上结识一个网友“大哥”,“大哥”多
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
(题文)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年12月13日,中方发表《关于中美第
教师与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
42.应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可以按季或
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其步骤包括
1949199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不大,
在建筑工程保险中,计算出第三者责任保险部分的
邮政企业的义务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
列举华彦钧五部作品
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我国政府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
安全优质探伤工区基本条件是()、无责任断轨。
如何使用供应细分分析方法选定采购与供应战略。
安全生产“三并重”原则()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