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国家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

题目描述

【题目】国家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材料一: 我们不仅要研究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摘编自习近平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话(2015年)

(1)材料一中“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起点分别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对日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

——《抗日战争的胜利》

(2)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4年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十四年抗战的特点。

(4)联系现实,谈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应该弘扬怎样的伟大抗战精神。

 

答案解析

(1)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2)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巨大、贡献最大。(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大局意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由“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起点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年抗战”的起点是1937年七七事变;“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2)由“中国共产党在14年抗战中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十四年抗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巨大、贡献最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4)谈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大局意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