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23:29:37

铭记历史,缅怀过去,珍视和平,不忘屈辱。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铭记历史,缅怀过去,珍视和平,不忘屈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材料三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3亿中国人民迎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

——新华网报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的写作时间和创作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十四年抗战说”的历史依据。

(3)请分别列举一例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除南京大屠杀以外的日军侵华罪行。据材料三分析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4)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答案解析

第(1)问,由“去年今日割台湾”得出材料一的写作时间是1896年。“背景”,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第(2)问,材料二信息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由此可知“十四年抗战说”的历史依据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45,日本投降,抗战结束。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日军的罪行是旅顺大屠杀;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罪行是细菌战。“意义”,依据材料三信息“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铭记历史,不忘屈辱,珍视和平,民族自强、复兴等方面回答。第(4)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是台独势力猖獗;国际反华势力阻挠等。

(1)时间:1896年;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2)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45,日本投降,抗战结束。(不写时间不给分)(3)罪行:旅顺大屠杀;细菌战等。意义:铭记历史,不忘屈辱,珍视和平,民族自强、复兴。(4)台独势力猖獗;国际反华势力阻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