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易中天在《中华史》中,有一段描述:“从西周、春秋到战国就是我

题目描述

【题目】易中天在《中华史》中,有一段描述:“从西周、春秋到战国就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他们集体表现出一个民族‘发展得最完美地方’之永久魅力。”故他把东周的历史定名为《青春志》。请回答:

(1)“问鼎中原”、“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均产生于春秋争霸、战国逐雄的进程中,这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的瓦解?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至战国初年只剩下了十几个,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发展趋势?

(2)为获取争霸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纷纷展开了人才的争夺。春秋时期谁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私学兴起、人才迭出?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在思想领域形成了哪一局面?

(3)战国纷争的局面最终结束于哪一年?从春秋到战国,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这一大变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分封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2)孔子;百家争鸣。(3)公元前221年;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1)依据所学分析可知,“问鼎中原”、“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均产生于春秋争霸、战国逐雄的进程中,这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分封制最终导致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混战局面。秦朝建立之后,建立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至战国初年只剩下了十几个,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到局部统一。(2)依据所学可知,为获取争霸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纷纷展开了人才的争夺。春秋时期孔子率先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私学兴起、人才迭出,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各家学派激烈交锋的“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3)依据所学可知,战国纷争的局面最终结束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从春秋到战国,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这一大变革的实质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各国为了确立封建统治,纷纷进行变法,通过变法,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各国逐渐确立了封建制度。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