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系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系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齐国上卿(即丞相)。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管仲说:“那些都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四是用贤并用小人。”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材料二:电视剧《大秦帝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商鞅变法时波澜壮阔的场景。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是“刻薄寡恩”,但观众们却说他“纵然无情也动人”。他是古典法制的创始者和奠基者。他的功绩,并非只是对秦朝而言,而是影响了后来的整个中国。

(1)概括材料一所阐述的历史事件。材料中管仲谏言的要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提到的商鞅变法是在哪一年开始的?其核心措施是什么?

(3)商鞅变法是否都成功了?有人说商鞅死了,变法失败了,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评价一次变法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春秋时期管仲协助齐桓公称霸的历史事件;重用贤人;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2)公元前356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3)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可知,材料所阐述的历史事件是春秋时期管仲协助齐桓公称霸的历史事件。第二问,根据材料内容“那些都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四是用贤并用小人。”可知,管仲谏言的要点是重用贤人。第三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有: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出了“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2)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核心措施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成功的。第二问,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了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成功了。第三问,评价一次变法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是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