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性人物。中国选择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富强的实践,从鸦片战争以后的摸索阶段算起,共经历了一百多年。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次次打破了中国学西方的梦。

——《中国近现代史论》(祝小宁朱著)

(1)材料一中康有为、孙中山分别领导了中国的哪一场近代化运动?

材料二  (毛泽东、朱德)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着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苏维埃。他们采取了游击战术,发动了“平均主义”的土地革命,……。他们在不依靠共产国际或驻上海党领导人之帮助或指导的情况下,发展了一块自给自足的根据地……。

——《中国近代史》(徐中约著)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朱德“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开辟了怎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政治条件,实行“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并采取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里,在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做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从而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

(4)上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赢得群众拥护;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了剥削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等等。赎买政策。(4)和平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国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等等。

(1)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故答案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根据材料“开展着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苏维埃”和所学可知,毛泽东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里,在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做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从而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目标”可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赢得群众拥护;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了剥削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等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赎买政策。(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失败说明和平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根据中国工农武装割据可知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说明从国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