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自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这次这次运动(革命)在思想领域对人们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答案解析
(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资产阶级(4)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新青年》的发表。态度:我们应该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理由:(1)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4)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国文化。
(1)依据图片内容及文字提示,可以判断图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图二代表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图三代表的事件是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图四代表的事件是1916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2)依据图片中的人物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他在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1915年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在《民报》的创刊词中,他把这十六个字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依据康有为的主张可以知道他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能够实现君主立宪,这代表了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他们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4)依据材料三的出处可知,陈独秀提出的“德、赛先生”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民主和科学”,以他为代表的激进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改造国民性,能够真正实现民主和共和。在这次运动中,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这是不可取的,对待西方文化我们应该吸取其优秀的地方,去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内容。
相关试题
2962 星三角降压启动时转矩只有三角形联接
幼儿园课程蕴藏在环境、生活活动和游戏中,潜移
(单选题)16种植物营养元素中,我国南方土壤
古人期待天下士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着皆欲立于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
(多选题)按照增值税的规定,下列行为应征收增
(单选题)下列是的发育阶段之一的是()
2005年是航海家郑和下西洋()。A:600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地理大发现”为主题开展探
关于欧洲、非洲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全国首次海洋药物座谈会是何时召开的?()
压力表的示值检定按标有数字分度线进行检定时(
下列关于带下生理现象和作用的论述,错误的是(
试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运营结束后停掉()照明,以便于节约能源。
老年人口腔流行病学的龋病常用的指数中一般没有
M143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