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题目描述

【题目】【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③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节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③与:帮助。④资:借。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

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

走送之           走:________

不敢稍逾约       逾约:________

邑人大姓文不识   邑: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甲】【乙】两文都讲到了主人公“好学”,体现其“好学”精神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文都刻画了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物形象。你能从中概括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学习精神吗?

答案解析

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乙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走”古义是“跑”。【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以是:因此。假:借。穿:凿。【3根据“好学”分别从甲乙两文筛选句子即可。宋濂好学,没书借书来读“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匡衡好学,借别人家的光亮来读书“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4解答此题从两人的读书学习经历和结果来分析。宋濂家贫,借书抄书来读,终有所收获。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打洞借邻居家光亮来读书,成为了大学问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习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