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3:58:09

    生活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没有生活就没有诗人和诗歌

题目描述

【题目】    生活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没有生活就没有诗人和诗歌。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但早年并不喜爱诗词。1915年,毛泽东在写给挚友的信中谈道:“梁(启超)固早惠,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原。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从“诗赋无用”到“文学为百学之原”,这是毛泽东在“诗赋”认识上的重要转变。自此,他不仅熟读了《诗经》《昭明文选》、唐诗、宋词等经典名作,更在创作上巧引妙用,诗句“一钩残月向西流”就巧借李煜《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之美,恰到好处。

在红军长征前后和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诗词创作出现了两次高峰。作品或与火热的生活融汇交融,或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相连,常以诗立志,高扬理想精神,多以诗遂志,助推革命事业。著名学者张璋就曾如此评价:“主席诗词……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写出了历史面貌,反映了时代精神,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型。”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伟大的作品都是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我们都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

当前,仍然有人认为“诗赋无用”。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对“诗赋无用”的观点加以批驳。

答案解析

当前,仍然有人认为“诗赋无用”。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对“诗赋无用”的观点加以批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诗赋的认识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最终成为诗词大家,用诗歌反映时代风貌,增强精神力量,助推革命事业。可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从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方面,说明“诗赋无用”的观点无视诗赋的积极作用,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否定。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握诗赋的内在价值,繁荣民族文化,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

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以诗立志、以诗遂志,能够陶冶情操、使人奋进,反映时代风貌,增强精神力量,助推革命事业 “诗赋无用”的观点无视诗赋的积极作用,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否定。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握诗赋的内在价值,繁荣民族文化,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