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式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人教版《世界历史》必修第三册

材料二 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大萧条”是指什么?罗斯福面对“大萧条”现状实行了什么政策?用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新”特点。

(2)材料二中“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是指什么政策的实施?该政策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是指什么?该模式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

(1)1929-1933经济大危机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4)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要从社会实际出发,改革要从国情出发等。(回答合理即可)

(1)根据题干“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背景是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之后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有效地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危害。(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从苏俄的实际出发,改正了战时共产主义的错误,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实行市场经济,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他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这一模式逐渐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改革要从社会实际出发,改革要从国情出发,猪油符合国情的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