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1 00:55:50

    材料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条:诚实守信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应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材料二:诚信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社会上出现了失信毁约、制假贩假、坑蒙拐骗、欺上瞒下等诚信缺失现象,少数国人甚至把一些丑陋行为带到境外,致使我国几千年礼仪之邦的文明美誉遭到质疑和嘲讽。“国之威,民之信”,化解诚信危机,重塑诚信风尚,已经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和愿望。

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1)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化解诚信危机,重塑诚信风尚”请你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诚信的相关知识。(1)本问要求回答“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这就需要把三则材料的内容总结整合一下,总结出共同的知识。三则材料分别从正反方面说明我们要讲诚信,应倡导诚信,重塑诚信的风尚等。(2)本问要求回答倡导诚信的建议,实际上就是回答诚信的做法,需要分角度来回答。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角度分别回答即可。

(1)诚信是做人的本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面对诚信缺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倡导诚信,重塑诚信的风尚。(2)个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社会: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设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国家:加强立法监督工作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