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7:58:41

经过一百多年的工业化探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

题目描述

【题目】经过一百多年的工业化探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舞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民国初期,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推动其发展的外因是什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促使其发展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2)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担负起工业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此,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别有何积极意义?

(3)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模仿苏联)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指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外部原因结合所学从“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币制改革”等角度思考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三大改造”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从“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等角度思考回答。(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并结合所学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角度回答。(4)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模仿苏联)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并结合所学从“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回答。

(1)外因: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政策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改造生产力: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意义: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改造生产关系:三大改造。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3)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放:开放沿海港口城市。(4)含义: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