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巨大的冲击。但是……袁世凯宣布“整饬纲纪”,恢复校“祀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一时尊孔复辟,甚嚣尘上……因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3)材料三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此后中国出现怎样的局面?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4)据材料四,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1)原因:君主专制;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2)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不同;康:君主立宪。孙:民主共和。(3)复辟帝制;被迫取消帝制;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 (4)认为民主取代专制是时代潮流;中国要生存,须弃专制而代之以民主。(5)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1)根据材料一“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是君主专制;强国的具体主张有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三权分立。(2)根据材料二“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3)根据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复辟帝制;结果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此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4)根据材料四“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的主要思想有认为民主取代专制是时代潮流;中国要生存,须弃专制而代之以民主。(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相关试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初始调
【单选题】 规定的焦饼中心温度【】。(技能鉴
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
(单选题)()是世界最大钻石消费市场;
(单选题)信用卡主卡申请人的年龄需年满()周
是英国人喜欢与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国学生可
(多选题)下列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中存在缺
(单选题)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风险主要有()。
(单选题)结缔组织外痔好发于()。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由( )初步确定
鲁迅认为孙中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
[]中使用恰当的词语应是()。A:致使B:导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下列关于“器
图片无言,历史有声。与如下图所示的科技成就相
烧结矿RI的含义是()
非洲产量和储量都占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是()
一示波信号经过积分或微分电路后,其输出信号为
10KVPT停电检修时,拉开PT刀闸后,先取
根与茎的区别是茎上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和芽
下列衍生品不属于线性产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