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谋略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出孔子的什么事迹?图二反映了他在教学方面的什么主张?你知道孔子还有哪些教育思想或主张吗?图三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什么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你喜欢用哪家思想管理班级?并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用这个学派思想的?

答案解析

(1)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有利于学术交流。周天子衰落,各国相争,礼遇人才。私学出现,讲学之风盛行 (2)事迹:创办私学主张:经常复习、虚心学习的教学方法。其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政治:为政以德(3)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材料一“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和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2)图一反映的是孔子杏坛讲学,体现了孔子创办私学的事迹。第二问:图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结可知,他在教学上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同时也要虚心求教。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他的教学思想还包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第四问:图中文字“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因此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3)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如果喜欢儒家就要以理服人用爱感化学生;如果是法家那就要重视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强化班主任权威;如果是道家那就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顺应学生天性。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